昆明配资开户
2025年7月10日晚,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良品铺子”,股票代码:603719.SH)发布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停牌公告。公告显示,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简称“宁波汉意”)正在筹划重大事项,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。
经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,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11日上午开市起停牌,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。受此消息刺激,当日良品铺子股价涨停,收盘价为13.71元/股,总市值为55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上个月,良品铺子披露了第二大股东达永有限公司的减持股份结果。其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本轮合计减持公司股份4010,000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1%,系2023年6月以来的第15次实施减持操作,持股比例由最初的30.3%降至18.16%。
表:良品铺子近两年重要股东买卖情况
曾遭多番减持
良品铺子于2006年在湖北武汉成立,创始人包括杨红春、杨银芬、张国强。公司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研发、采购、销售等,旗下有主品牌“良品铺子”和儿童零食品牌“小食仙”,产品覆盖肉类零食、糖果糕点、坚果炒货、果干果脯等。
2017年,良品铺子接连获得高瓴资本两轮投资,2020年2月登陆上交所。上市后,良品铺子凭借市场对其产品定位的认可与追捧,连续斩获15个涨停板,热度一时无两,被称为“高端零食第一股”。而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在《价值》一书中对良品铺子全渠道布局、品质把控等模式的肯定,更是将这家公司的行业影响力与品牌关注度推向了新的高度。
然而,随着良品铺子上市满一年,公司的第一批限售股解禁后,高瓴资本便迅速启动多轮减持计划。首轮减持于2021年3月至8月实施,高瓴系累计减持公司总股本的2.69%;随后的第二轮、第三轮减持,又分别减持了1.47%和1.95%的股份。
2022年11月20日,良品铺子公告显示,高瓴系计划在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5月21日期间,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5.56%的股份。不过,截至该轮减持计划届满,其持股比例仍维持在5%,随后又披露了新的减持计划。良品铺子年报显示,2023年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仅有香港高瓴持股3%,2024年则未显示高瓴系公司,这意味着高瓴资本可能已完成实质性清仓。
经营能力受考
高瓴资本等公司的连续减持,随着良品铺子后续披露的业绩数据,逐渐向市场揭开了背后的逻辑。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“高端零食第一股”,近几年来经营能力持续面临考验。
从财务数据来看,2020年至2022年期间,良品铺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.94亿元、93.24亿元、94.40亿元;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.44亿元、2.82亿元、3.35亿元。“增收不增利”的背后是公司毛利率的显著下滑(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0.47%、26.77%、27.57%,以及为维持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的销售费用(同期销售费用分别达15.70亿元、16.72亿元、17.56亿元)。
2023年,公司营业收入为80.46亿元,同比下滑14.77%;归母净利润为1.80亿元,同比降幅达46.27%。时任董事长的杨银芬在内部公开信中甚至坦言公司面临“活不活得下去的问题”。而此后公司启动的一系列降价举措,不仅没有扭转业绩颓势(2024年营收下滑至71.59亿元,归母净利润亏损4610.45万元),反而让市场对其坚守多年的“高端化”战略产生质疑。2024年四季度爆发的“配料表造假”风波,更是直接动摇了其“降价不降质”策略的核心逻辑。
在良品铺子业绩下滑的这几年里,杨红春、杨银芬两位创始人轮番担任董事长、总经理职务,但均未能打开局面。2025年3月,公司董事会表决通过,由董事、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集人程虹接任董事长,并代行总经理职责。这位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,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,肩负起带领良品铺子突破业绩瓶颈、重塑品牌竞争力的重任。
注:以上人物系良品铺子董事长程虹
对于选择程虹这位具有浓厚“学术背景”的新董事长,良品铺子称其将带领团队重点推进三件事:保持品质升级战略定力、优化全渠道合作模型、强化前中后台响应效率。从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,其上任以来着手推动公司品牌与优质农产品的深度融合,探索“零食+农产品”的发展路径。其用意或是通过把控原材料品质,提升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。
良品铺子年报显示,在2023年、2024年担任董事期间,程虹在公司关联方获取报酬,但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。如今公司筹划重大事项,究竟会指向供应链领域的战略投资引入,还是聚焦于高管团队的激励机制重构,值得市场关注。
表:良品铺子高管持股及报酬
作者 | 赵红扬昆明配资开户
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